欢迎访问三农人物网

三农人物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农企精英

“米老大”的现代农业梦——“‘26赛道’上的乡村CEO”系列报道之四

时间:2023-04-20 来源:  作者:佚名

  【人物名片】

  董红专,浙江红专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、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党支部书记,先后获得“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”、“全国种粮售粮大户”、浙江省“万名好党员”、“全国农业劳动模范”、浙江省“千名好支书”、浙江省乡村振兴带头人“金牛奖”等荣誉称号。

  眼下,正是江南早稻育秧之季,董红专的业务比往年更繁忙了。“4月下旬就要开始早稻播种了,昨天松阳的一批人刚走,今天遂昌的人又来了,海宁的人也来了,都是让我们村里人去帮忙种田的。”董红专刚说着,电话铃又响了。

  如今,在董红专的种植基地里,农民们穿着制服上班,机械化作业,种粮真正成为一份体面的职业。

  “米老大”做大“米袋子”

  4月12日,记者来到浙江红专粮油有限公司,一只硕大的“金牛”雕塑矗立在广场上,引人瞩目。这只大“金牛”是有来头的,2019年,董红专获得浙江省乡村振兴带头人“金牛奖”称号,奖杯的形状就是这头“金牛”。

  “‘金牛’时刻提醒我,村庄发展要有一股牛劲。”董红专说。在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米老大”之前,他凭着这股牛劲,硬是在贫瘠的土地上闯出一条生路。

  1983年,初中没毕业的董红专,看家里责任田荒着没有劳力种,于是辍学回家一心一意种起12亩责任田,之后又从亲戚家流转了20亩田,32亩田一种就是19年。2002年下半年,夏金村换届选举,他当选为村委,全村百姓的种粮都由他分管。

  由于夏金村有水稻育种的传统,董红专想着走一条靠杂交水稻育种创收的路子。

  “从2003年开始,一连亏了三年,加起来损失四五十万元。”他回忆。第一年由于育种授粉时遇到台风,颗粒无收;第二、三年虽然选了新品种,结果育种田的父本和母本花期时间不一致,种子结实率不高,又没产量了。

  育种走了弯路,他改变思路,走专业种粮的路子。

  2006年他种植的水稻面积达700多亩,2009年通过土地流转,带动全村种水稻,面积达到3000亩。2011年,有了种粮根据地的他成了龙游县最大的种粮户。

 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2011年,他建起12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中心、大米加工中心,从种粮到加工,整个产业链延长了,传统机械化种粮模式初具规模。2015年,他又建起龙游粮食生产服务有限公司,提供种粮社会化服务。

  “夏金村有6000亩田,换成过去,一年到头需要3000人每天干活才能种完。现在同样的田地,一年下来只需106人就能种完。这就是农业机械化的成果。”董红专说。在他的公司里,有插秧机27台,拖拉机12台,收割机13台,烘干机16台,再加上仓库里的粮食搬运机器人,全部设备累计投资8000万元。

  市场上收割一亩水稻要120元,他的公司只需80元;市场上耕一亩地要140元,他的公司只要90元。他创新生产机制,带领当地村民一起专业化种粮。如今,村民们每天跟着董红专忙得不亦乐乎。夏金村800多户农民,其中有100多名成为种粮“流水线”上的一员,男的日薪180元,女的日薪160元,一年平均干活300天,平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。

  “土地流转+农业社会化服务+示范基地”的新型经营模式,为全县260多位种粮大户、2.5万余亩农田提供代育秧、代收、代耕等农机服务,辐射周边万余户群众。他注册“红专”大米商标,延伸种粮产业链,实现产加销一条龙。

  3000亩新垦土地生“金”

  夏金村多丘陵,一直以来,以种植柑橘为主。2015年的一场冻害,村里80%以上的橘树冻死,橘林逐渐失管,成了抛荒地。

 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、壮大村集体经济,2016年,董红专引入国家土地垦造项目,对抛荒山进行开发,规模化种粮。

  荒山变良田,背后是繁琐的“分山到人”。董红专回忆,村里有一户人家五兄弟,还没分家,十多亩抛荒山地该如何分割,兄弟们僵持很久。为了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,董红专带着村两委三上杭州、上海,把在外工作的几个兄弟聚拢回来一起商量。

  董红专像个老娘舅一样,耐心地给五兄弟做思想工作。从2016年8月到2019年3月,随着这家五兄弟相继摁下指印,全村3000亩山地的垦造项目得以落地。

  董红专算了一笔账:按照国家政策,垦造一亩地,每位村民能一次性拿到6000元青苗补偿款,3000亩能拿到1800万元补偿款。村集体能一次性拿到每亩3000元的政策性补贴,村集体一共拿到900万元。除此之外,垦造好后的土地统一流转后,村民还能拿到每亩400元的租金,另外还有在公司打工的工资收入。

  每年最骄傲的事就是临近过年时,他把一年的土地租金和工资以现金方式挨家挨户发给农户。如今,夏金村村集体年均收入超30万元,较五年前翻了10倍;村民年均收入从0.75万元增至2.7万元,较五年前翻了近4倍。

  村民有了钱,挺起腰杆子;村集体有了钱,村庄变了样。2017年以来,村里建起了物业楼、办公楼、文化礼堂,以前的石子路变成了柏油路,村民家盖起一栋栋小楼房。

  眼下,各地的未来乡村建设如火如荼,董红专心潮澎湃。

  他推出了油菜水稻轮作,3000亩地里种下了油菜,可供游客赏花。等到水稻种植收割时,游客可体验农事。今年年初,他带领村民建起“稻鳖共生”生态基地100亩,试着投入40万元在办公室内安装起数字化操控设备;村里准备引进新玩意——无人机驾驶舱,遥控远程一按,车子就开始在稻田里作业。

  “希望能建一个粮食产业型的未来乡村,让农耕文化传承下去。”董红专憧憬着未来。

  【赛“经”】

  规模经营让农业增效、农民体面

  董红专带领的夏金村,通过“土地流转+农业社会化服务+示范基地”的新型经营模式盘活了农村的土地资源,形成规模生产,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利益共享,在专业化种粮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广,将小农户引入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轨道,让农民成为一份体面的职业。

  整合资源,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全程托管,将耕、种、防、收等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主体,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,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、粗放经营的问题。

  如今,夏金村的年轻人在外地工作有收入,年纪大的人在基地劳动有收入,村民每年固定能拿到土地流转租金,人人有事做、家家有收获。


友情链接
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